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人民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考研复习如何读透书本


  近来对考研问题非常感兴趣,考研,涉及到的命题有:自律、自我时间管理、学习方法、看书方法、毅力等综合问题。

  人大是传说中的最难考的学校,在我报名之前也听说过报考人大然后被录取的概率微乎其微,至少,在我之前,我没有同门师兄姐考上。直到我和一些考上的学姐交流,我才有了一些信心。这几天在学校里逛,发现很多考上人大的人本科出身并不是特别好,都是一些非985学校,有的连211都不是。这个问题我也很感兴趣。说实话,我的高考成绩很一般,只够我上华科,但在华科排名不靠前,整个大学期间,我的排名也不靠前。而考上人大的同学中,很多都是我这样的情况。其中的奥妙,就不得而知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我的学习方法尤其是看书方法的问题。

  文科学习,说白了,三个词:阅读、理解、记忆。

  一、阅读

  阅读能力所有文科生都有的吧,能识字都可以阅读。可是书怎么读?拿着一本厚厚的学术著作,里面讲的理论又枯燥又看似深奥,怎么拿下?我在考研之前,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读书方法。只是在考研过程中,因时间紧迫、阅读量大、阅读要求高,才逐渐摸索出一条高效读书的路子。拿到书,首先通读一遍,就是泛读,不求理解每个章节段落的意思,只把握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每个章节大概说了什么东西,章节是怎么组成的。这一遍读的时间较快。心中有数了以后,就开始精读。逐步消化每个章节的重要内容,我一般读两到三遍,第一遍把握理解作者论述的主要内容,第二遍找到重点内容,然后拿出一张白纸,把作者论述的重点内容在白纸上划出知识结构图。重点在作者的论点和论据,只记重点。

  二、记忆

  再就是记忆,在前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那张纸上的重点内容。一般就是几个关键词了。我们高中的时候老师强调一句话,要把书读薄。把厚厚的一本书,去掉作者的论证过程,只记论点、分论点(也就是书中的精华)就行。这大概就是把书读薄的意思了吧。记在你脑海中的关键词或者是关键句子,言简意赅,你要经常反复地巩固它,不断地思考它的意思、大量分论点之间的逻辑。但是呢,考试的时候肯定不能就那样往上写。

  三、理解

  谈到答题,就是一个深出的过程。就是说,拿到一道题,你首先要把你所记住的概念、论点、分论点拿出来。这绝对是不够的,你还得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各个论点论证一番,每个论点争取举了一个例子。这考察的就是你对那个问题的理解深浅程度的问题。有一个学姐说,那么多人一起考研,大家复习的时间几乎是差不多的,有的人甚至复习的时间更长,大家用的参考书也是一样的,知识点大家也肯定都记了,为什么分数会有差异呢?她说,可能是虽然都在看书,但是看出的深度肯定是有差异的。

  按照我的学习过程来分析,阅读量和记忆量每个人可能是差不多的,但是理解量是一个无法用肉眼识别的东西,而考试的时候,记忆量则是答题基础,考察更重要的是理解量。所以,我把学习的过程概括为“深入——浅出——深出”的模式。深入则是仔细品读一本书,细细揣摩作者的每个观点,分析其论证过程。浅出是找到作者的主要观点,概括为关键词句,记忆下来。深出,是在考场上,结合自己的记忆,按照自己的理解论证观点,并且举恰当的例子辅证。个人以为,试卷上吸引阅卷人的是:和大师口吻相似的观点表述(这就要求扎实的记忆)、独到深入的论证过程、恰到好处的举例。自己理解了,举例也不是难事了。理解则靠思考作者的观点。“和大师口吻相似的观点表达”,我把它列为考试获得高分的第一项,也是很重要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