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02年考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要点精析㈡


  (三)全面理解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依据和重大意义

  1、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依据

  第一,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一直强调战争的危险,认为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然而,实际上制约战争的力量和因素都是广泛存在的,而且在迅速发展,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现在,两极对抗已经消失,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更加缩小了大战发生的可能性。相反,各国都越来越认识到,国家能不能在世界上立足,归根到底要取决于经济发展。

  第二,和平与发展仍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尚未解决的大问题。从和平的角度看,虽然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但由于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新的格局尚在形成之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有时仍很猖獗,从而导致了各种新矛盾、新冲突的产生;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突出出来,有的还直接演化为局部战争。因此,国际形势仍然是动荡不安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等各种原因所造成,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但未能得到发展,反而经济状况更加恶化,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矛盾更加突出,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所以,像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第三,当今世界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归根结蒂都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解决。和平与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抓住了和平与发展这个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的关键。

  2、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意义。

  (1)这一命题高度概括了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新特点,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发展。

  (2)这一命题的提出,改变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且迫在眉睫的观点,为我们党和政府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纠正了过去“左”的思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并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的、独特的作用。

  (3)这一命题的提出,展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和任务,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4)这一命题也为我们正确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斗争的主要方式等。

  (四)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调整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关系

  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都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转向更为务实的内外政策。他们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不再惟美国的马首是瞻,对各自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重新定位。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重新夺回它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中的优势,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经济上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未改变。美国为了维持和扩大其霸权地位,同其他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多。例如美国国会通过的旨在制裁古巴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和针对伊朗的《达马托法》遭到欧盟国家的强烈不满,就是证明。不过,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并未发展到不可妥协的地步,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继续深入发展,战后建立的协调机制仍发挥作用,因此,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走势是竞争、磨擦与协调、合作并存,目前,后者占主导地位。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冷战结束后,东西关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很大变化。冷战后初期,西方国家断言社会主义已经“终结”,资本主义将一统天下,因此,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诱压,企图使苏东剧变重演。但是,中国、古巴、越南等探索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事业站稳了脚跟。现在,西方国家又改变了做法,实行“接触”战略。政治上,西方主要国家都先后与中国建立或致力于建立某种“伙伴关系”,发展正常国家关系。另一方面,在这些国家中仍有一股势力坚持冷战思维,叫嚷“中国威胁论”,鼓吹“遏制”中国,在西藏、台湾等问题上一再制造事端。在经济上,不断制造经贸磨擦,扬言制裁中国。在安全上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围堵,在欧洲搞北约东扩,在亚洲重新确立美日安全同盟,对美日合作防卫指针重作修改。在意识形态上,加大西方文化渗透,从多方面影响社会主义国家。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过去视为争夺对象的发展中国家,在冷战后发生变化,改为有重点、有层次的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关系。首先,高度关注富有经济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一些发展很快的国家。拉美地区被认为是除亚洲以外的另一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美国提出新兴市场战略,把16个国家作为重点:欧盟加强对亚洲和拉美地区的经贸关系:日本也重视与第三世界的联系。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问非洲,强调美非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其次,发达国家注意组建各种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区域性或跨区域性经济组织,它对扩大南北合作,加强南北对话有一定作用。但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把防范的战略重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环境保护问题等等,都是向发展中国家发难的问题。政治上强迫接受西方的社会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在国际事务上,动辄以人权为借口干预他国内政,在国际经济领域顽固地坚持国际经济旧秩序。

  (五)第三世界的形成三个重要标志:77国集团、万隆重会议、不结盟运动

  1、万隆会议

  战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共同进行反帝反殖的斗争,独立自主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迫切需要联合起来。为此,1955年4月,由亚、非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促进亚非各国团结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并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引申发展为十项原则。这次会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它是亚非国家在历史上第一次自己发起组织的国际会议,表明了亚非国家开始独立自主地商讨和处理自己的事务和问题标志着西方国家主宰亚非国家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万隆会议圆满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心,从此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亚非会议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里程碑。

  (3)万隆会议的胜利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地体系瓦解的进程。

  (4)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增进了亚非各国的相互尊重和了解,消除了彼此间的疑虑和对立,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从而极大地推进了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反帝、反殖和反霸的斗争,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2、不结盟运动

  1961年9月,25个国家在南斯拉夫举行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的出现是有其原因的:

  (1)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又一次高潮是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基础。

  (2)民族独立国家面临两极对峙的现实,为了维护自身独立,决定选择和平中立不结盟。

  (3)万隆会议的成功,推动了广大亚、非等国家在更大范围的团结合作。

  (4)南斯拉夫、印度、埃及等国为促进不结盟运动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不结盟运动因而诞生。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不结盟运动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不结盟运动为提高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3)不结盟运动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军备竞赛,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基本任务,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不结盟运动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推动了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为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地位、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极解体之后,在世界格局发生新变化的形势下,不结盟运动面临着严峻的现实。1988年8月在南非德班举行了第十二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它在坚持既定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活动方式和途径。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谋求其经济发展仍是不结盟运动的主旋律。

  3、77国集团

  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和掠夺而建立的一个国家集团。该集团开始活动于1963年,在第18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关于贸易和发展问题会议时,77个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了《联合宣言》。1964年在日内召开了第一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77国集团由此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77国集团成立以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77国集团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发挥了先导作用。早在1964年的77国联合宣言中,该集团就明确提出要“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此后讨论通过的许多重要文件都重申了这一点,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建议。

  (2)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77国集团通过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集中阐述了南南合作的指导原则、合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并通过其部长级会议,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剥削和掠夺。

  (3)推动了南北对话,缓和与改善了南北关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