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人们谈之色变。改革开放后,我们对市场机制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党的十三大提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市场化改革轮廓逐渐清晰。
1992年,党的十四大将“市场经济”第一次写在社会主义旗帜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强调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深刻改变中国面貌的一次重大突破。此后,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可以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和探索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过程。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还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关系。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好,不仅直接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也关系整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取向和最终成败。
——摘自《中国青年报》文章“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材料2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如何协调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手”的关系?(4分)
(2)政府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6分)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他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三个“深刻改变”、三个“伟大飞跃”、三个“新的蓬勃生机”,站在中华文明5000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高度,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宁的伟大历史意义,深刻揭示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3日
材料2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人民日报 》2016年07月02日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5分)
(2)结合材料2,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5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