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四:全面建成小康与“扶贫工作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1)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脱贫攻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2)如何做到习近平所讲的“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答案要点】
(1)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第二,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第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第一,要做到习近平所讲的“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做好三个相互关联的工作:一是“扶持谁”的问题;二是“谁来扶”的问题;三是“怎么扶”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第三,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第四,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考点五: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为什么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2)在“两个100年”奋斗目标下,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答案要点】
(1)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第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的要求;
第四,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实现“两个100年”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五,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原则。
第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切实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2)“两个百年”是指:一是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体上做到: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具体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第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三,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第四,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第五,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第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第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第八,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
考点六:健康中国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解决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办法”是什么?
(2)当前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形成“三权”分置格局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2)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完善“三权分置”办法,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平等保护的格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