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考生
以上经验也可供社会考生参考。但是在职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考研动机,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而且在职考生由于工作的原因 ,复习的时间不是很充裕,要合理调配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复试的应对策略
1、 如果面试排名不理想,不要过早自我放弃,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试,要明白即便没成功,这也是一次宝贵的面试经验。
2、 发动所有的社会资源去了解目标学校的复试情况,了解得越充分,越能做好万全的复试准备。
3、 想要提前联系导师,可以先发电子邮件与心仪的老师尝试沟通一下,我当时的情况是老师并未回信,贸然打电话或直接拜访老师办公室不是十分提倡的行为,更多精力应集中于复试的准备。
4、 由于我是社会考生且考研时离开高校已有三年之久,对于学校的生活已经有些陌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答案往往也不是那么学生气,反而会更基于现实层面一点。这其实是一大优势,一定的社会历练会让社会考生比应届生的思考方式更成熟、深入和多元化。虽然有些老师希望学生的学术功底比较好,但也有一部分老师希望可以招到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学生,所以应充分展示自己的工作经历、自己本专业与所报考专业之间的联系以及自己知识跨界的能力。
以下和大家分享一位高分学姐辞职考研成功的经验帖!
学姐说:
政治79,英语80,数一137,材料力学137--从成绩出来的一刻起,我就觉得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经验与朋友们、与未来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直拖到现在才动笔,是因为我一直在想怎样才不会让我的个案误导大家。
考研之前,我在长沙一家研究所有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
考研之前,我已年纪不小并且没有男朋友,不想要家里支援太多,几个月的工资根本不够考研租房和生活费用;
考研之前,我没有在大学拿过一等奖学金,最后却被以380多分考上中国科学院的同学和430分考上上海交大的同学视为传说;
考研之前,我的书本在大四的时候已全部卖出,脑海里的英语和微积分所剩无几,并且没学过概率论,读工程力学专业的我甚至打算考文科,对专业和学校也犹豫不定;
考研之前,我通宵看韩剧,哭得稀里哗啦...
如果你像我一样成绩一般、智商一般、自制力一般,如果你也打算考研,那么我的以下三点经验也许对你有借鉴作用,而且你也可以成为一个考研路上的传说!
1、良好的心态
毕业刚工作时我是没打算考研,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很多单位技术部门招聘的基本条件已从本科悄然变成了研究生,我意识到也许10年之后自己就会被无情地淘汰掉。领导暂时的器重替代不了长远的危机意识,我考研的心情越来越迫切。于是,植树节那天我正式辞职了,一个人在离公司不远的地方租了间小房子,开始了我的备考生活。我希望在第二年的植树节到来时能有所收获。我告诉自己,虽然考研期间可能会有反复的思想斗争,但是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这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没有约束的享受的自由状态。一年对于一辈子来说很短,但它也可以是人生的转折点。即使没有转折,如果年轻时曾经奋斗过,努力过,也就不再遗憾了。紧迫感、平常心--我在第一篇考研日记上写下了这几个字。
当甩开一些外在的包袱后,对心态的考验随着复习的正式开展一拨拨地袭来。也许一开始你会发现:书本上的东西很多都看不懂;一些习题看了参考答案三四遍还是不会做;单词看了就忘;时间越来越少而效果却不大明显,模拟分数让人近乎崩溃。也许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很蠢,还有没有考的必要。也许你还会沮丧会躁动会哭泣。我想,这些感觉应该很正常,我遇到的困难别人也有。像手表上的秒针一样脚踏实地地走,能走过整个历史;一只小小的蜗牛,只要不停歇总能到达要去的远方。
既然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就应该有勇气去聆听。我作为已毕业的社会考生,是在一个中学里参加考试的,整个考场都是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但有些没有参加考试,我前面的位子就是空的,我觉得真没必要畏惧成这样。还有很多考生在考专业课的时候提前很早出来,也许是考得太好了吧。而我在最后的半个小时查出了立方看成了平方的笔误!大半年都过去了,还在乎在考场里多等待半个小时?!
我的高分首先是得益于良好的心态,即做最好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朋友、同学、家人关心更多的是结果,既然结果已经有那么多人关注了,自己就不必在乎太多了,好好把握这种拼搏的状态,平静且不浪费时间地一点点积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