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受众
(1)受众的概念、特征、类型
(2)受众观的变迁
(3)受众的分化
(4)受众商品论
(5)受众的选择性行为与解读方式
(6)受众的权利
(7)关于受众的各种理论
十二、传播效果(上)
(1)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2)早期重要的传播效果研究
(3)传播效果的类型
(4)认知理论与传播效果
(5)态度劝服研究
(6)宣传研究
(7)两级传播论
(8)创新扩散论、网络分析
(9)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动力及社会认同研究
(10)舆论研究与沉默的螺旋
十三、传播效果(下)
(1)议程设置、铺垫作用、议程建构
(2)知识沟、数字沟
(3)媒介对现实的建构
(4)涵化理论
(5)电视暴力研究
(6)性别研究
(7)媒介效果理论的新发展
(8)对传播效果研究的批判
十四、传播研究的新领域
(1)新媒介研究
(2)全球化与大众媒介、发展传播学、文化依附
(3)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
(4)媒介事件
(5)公共新闻学、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
(6)健康传播学
(7)媒介素养
(8)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介
(9)阶层、社会公平与大众媒介
(10)其他传播研究的前沿课题
当然,以上知识体系只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传播学知识框架结构,由于每个学校考察范围和侧重点会有一定不同,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中结合目标院校的参考书、考试大纲(部分学校有)、历年真题等资料在这一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删减和增添,区分出其中的重点、难点、高频考点等,搭建出适合自己目标院校的全面、准确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并以之为指导,贯穿自己考研复习的整个过程。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