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就业
我校历来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坚持“服务体系立体化、职业指导全程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开展就业工作,大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继2009年我校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之后,2012年又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
学校坚持国际化人才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就业质量持续向好,就业满意度继续保持高位。就业领域集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国(境)内外高校、普教系统等单位,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内粤港澳大湾区及省外北京、上海等城市。
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八、学费标准、奖助学金、住宿情况和培养所在校区
(一)学费标准
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非定向生8000元/年;定向生12000元/年。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如下:
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收费情况统计表
专业学位类别 |
学制(年) |
收费标准(人民币) |
备注 |
法律 |
2 法律(法学)/3 法律(非法学) |
18000(元/生·学年)(法律方向)/22000(元/生·学年)(涉外法治人才、涉外律师、国际仲裁和小语种+法学方向) |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
国际中文教育 |
2 |
22500(元/生·学年) |
|
翻译 |
2 |
35000(元/生·学年) |
|
工商管理 |
2 |
35000(元/生·学年) |
|
国际商务 |
2 |
22500(元/生·学年) |
|
新闻与传播 |
2 |
22500(元/生·学年) |
|
会计 |
2/3(小语种方向) |
35000(元/生·学年)/30000(元/生·学年)(小语种方向) |
|
金融 |
2 |
35000(元/生·学年) |
|
社会工作 |
3 |
14500(元/生·学年) |
|
应用心理 |
3 |
22500(元/生·学年) |
|
电子信息 |
3 |
15000(元/生·学年) |
|
应用统计 |
2 |
22000(元/生·学年) |
|
税务 |
2 |
22500(元/生·学年) |
|
审计 |
2 |
22500(元/生·学年) |
|
学科教学(语文) |
3 |
18000(元/生·学年) |
|
学科教学(英语) |
2 |
22000(元/生·学年) |
|
学科教学(思政) |
2 |
22000(元/生·学年) |
|
学科教学(数学) |
2 |
22000(元/生·学年) |
|
音乐 |
3 |
32000(元/生·学年) |
|
设计 |
3 |
32000(元/生·学年) |
|
公共管理 |
2 |
22000(元/生·学年) |
|
工商管理 |
3 |
76000(元/生·学年)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
社会工作 |
3 |
25000(元/生·学年) |
|
审计 |
2 |
56000(元/生·学年) |
|
教育管理 |
3 |
25000(元/生·学年) |
|
公共管理 |
3 |
29000(元/生·学年) |
(二)奖助学金
为了激励研究生安心学习、积极开拓创新,保障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我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学校补助为补充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基本做到多层次、宽渠道、高激励。目前,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每年最低可获得0.9万资助,累计最高超10万。
奖助学金种类 |
硕士 |
国家奖学金 |
20000元/人·年 |
学业奖学金 |
不低于10000元/人·年(特等奖) |
不低于5000元/人·年(一等奖) |
|
不低于3000元/人·年(二等奖) |
|
国家助学金 |
不低于6000元/人·年 |
“三助一辅”津贴 |
最低6000元/年 |
国家助学贷款 |
最高16000元/年 |
特殊困难补助 |
最高3000元/年 |
研究生创新奖 |
最高10000元 |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
最高6000元 |
国际学术会议资助 |
最高9000元 |
短期国(境)外访学资助 |
资助标准上限参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当年度制定的最新资助标准 |
研究生出国(境)访学奖学金 |
最高20000元 |
备注 |
1.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比例及奖励金额的标准每年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2.目前已经开展的“三助一辅”类岗位为研究生管理助理,津贴发放标准为600元/月,按一学年(共两个学期,10个月)进行发放。 |
(具体以学校实际发文为准)
(三)住宿情况
根据宿舍房源和住宿条件,1300-2200元/人·年。
(四)培养所在校区
学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经济中心广州,辖4个校区,总面积约2442亩(含规划),其中北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北麓,南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大朗校区位于广州市大朗,知识城校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
1.北校区(白云区):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商学院(MBA),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院。
2.南校区(大学城):经济贸易学院,商学院(除MBA外其他专业),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英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艺术学院。
3.知识城校区:高级翻译学院(含翻译学、英语笔译、英语口译专业),法学院(含全部学硕和专硕),国际治理创新学院。
由于学院调整、搬迁、培养、实习等原因,具体培养所在学院或校区可能会发生变化,具体以培养单位的安排为准。
九、其他事项
教育部最新相关政策尚未公布,暂按往年执行。以上各条款如有变动,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十、报考咨询联系方式
(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
电话:020-36207044,020-36773606
地址: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
邮编:510420
(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系方式请查询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联系我们”栏目附件。
若上级部门对2024年招生政策有新调整或规定,以新政策为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