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东北大学:构建“点、线、面”多维度立体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东北大学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综合改革、优化体系、协调运行、开放发展、突出特色、质量跃升”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巩固学科立足点,提升导师水平线、课程品质线,扩大学生思政教育覆盖面、课题研究参与面、职业发展适应面,构建了“一点、两线、三面”结合的多维度立体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优秀拔尖创新人才。

  一、立足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需求,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聚焦国家新型工业化和工业智能领域重大需求,围绕“智能”“绿色”主题,坚持“高峰引领、高原支撑、卓越促进、特色牵动”的建设方针,重点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冶金工业流程”两个学科群,并以“智能”赋能学科升级,实施“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化、工业数据解析与系统优化、新一代冶金技术、深部工程与资源开发”4项重大引领计划,带动计算机、软件、机械、矿业、材料等相关工科学科快速发展。实施“基础学科提质、人文社科繁荣、生命健康培育”3项工程,着力深化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等基础学科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一流工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等人文社科的研究范式、服务模式和学术平台转型升级,实现人文社科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以医工结合为突破点,推进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与信息、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生命健康领域新突破。目前学校重点建设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冶金工业流程”2个学科群总体实力正在迈向和接近世界一流行列,列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工程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列,计算机科学、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综合品质

  1.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队伍水平线。学校不断强化研究生导师管理,深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出台《东北大学实施申请招收博士生教师认定制改革管理办法》,博士生导师打破博导终身制,对招收培养博士生的教师进行动态管理;要求指导教师须具有高尚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初次申请进入博士生导师库的教师除要求承担过国家级项目、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外,专业技术职务不加以限制;对主持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的教师,项目在研期间可申请招收1名博士生;对指导能力差、指导研究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等情况的导师暂停招生。学校每年组织全体导师开展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新时代师德师风、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保障机制等;同时,开展优秀导师评选,充分展现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强化优秀导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课程品质线。学校充分发挥产学研办学优势,加强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促进培养体系与社会的双向互动,推动教师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为案例教学内容,将学术优势转化为培养优势。近年来,学校重点围绕“控制科学与工程”“冶金工业流程”两大学科群优化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推动学科知识体系创新;鼓励主要学科和学术带头人讲授专业必修课程,建设系列精品课程与教材;依托“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项目,重点建设50本精品教材和50门研究生专业骨干课程,有效推动了从学术力向培养力的转变。学校先后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7部研究生教材入选首届辽宁省教材建设奖。

  三、提高研究生“德能技”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大研究生思政教育覆盖面。聚焦“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理念,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以“高层次”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思业融合燎原计划》,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构建课程思政组织管理体系。以“高质量”为要求,牢牢抓住施教者和受教者群体“两个中心”,推进课程思政“供给侧”“需求侧”双向改革,建立课程思政双向督导评价体系。以“高水平”为目标,制定了《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构建建设标准,建设课程思政协同发展体系。2021年,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国15家)、1门研究生课程入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常态化建设,组织开展研究生“创客学堂”、“薪火”博士生学术沙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近年来,学校入选教育部“蓝火计划”博士生数连续排名全国高校第一,学校获教育部“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2.突出研究能力建设,提高研究生课题研究参与面。建立问题导向、目标驱动的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的“一体化”。为切实保障研究生研究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要求招收博士生的教师或其团队须具有适合相应学位类型博士生培养的研究项目,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科研经费充足。对初次申请导师资格认定的教师,主持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或重大横向科研项目。对于工程博士学位论文,要求紧密结合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紧密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开展选题,培养工程博士进行工程创新的能力。博士在学期间,除结合学位论文依托的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工作外,还须作为主要科研人员参加并完成其他科研项目,以便更好地掌握科研方法,培养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注重专业技能养成训练,提高职业发展适应面。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强化专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学校积极发挥冶金、材料、信息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加强与宝马集团、东软集团等高端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合作,充分发挥行业领域的资源、研发、实践优势,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机制。通过学校导师与现场专家融合、学生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融合、教学设备与生产及科研设备融合、教学场地与工业现场融合,强化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培养内容的领域性,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企业为研究生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内容涵盖领导力、技术培训和软技能,提升研究生整体素质及管理技能。

  近年来,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博士生学术贡献率稳步上升,人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大幅提升,百余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国家一级行业学会和省级优秀论文,学校“盲审”优秀率接近40%。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各界认可,毕业生供需比达到1:9.8。高新技术企业——华为研究院反馈,东大毕业生技术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负责任、成长快、潜力大,职业发展水平显著高于该企业就职其他高校毕业生平均水平,绩优员工也显著高于该公司均值,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职院校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