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健康的转学制度?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质疑声颇多,但公众并未一味指责转学制度存在的价值。更深入的讨论集中在如何制度化地推进高校转学程序、标准、考核以及相关指标规范的建设上。
“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趋势下,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潜能,合理的转学制度能够体现这种尊重。”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陆亭认为,此事件或将成为推动国内高校转学制度完善的契机。
刘海峰介绍,在发达国家,大学入学实行自由转学制度:学生如果对大学不满,或者不适应学校的教学,可带着被互认的学分提出转学申请,转入学校则结合申请学生当年的统一测试成绩、大学成绩、大学面试考察,决定是否接受。如果想要转到更好的学校去,就必须通过好大学的严格审核,整个操作程序公开透明。
“国外的转学制度植根于其特殊的教育制度,不能照搬,但其标准严格、程序透明、程序严谨等优点可以借鉴。”在此基础上,李奇给出一条新的转学路径:学生向转入学校研究生院提交申请—研究生院将申请转交到相关院系—院系学术委员会组成的招生小组进行学业考核—将考核结果提交到校学术委员会复核。
“这个程序的实现需要从高校内、外两个角度着手。”李奇指出,“从外部讲,教育主管部门在设计转学制度时,要对学校提出相关要求,切实发挥监督者的职责。从内部讲,高校既要在操作过程中把制度细化成可执行的规定,还要进行权责划分,明晰哪些程序由行政部门审核,哪些标准由学术组织掌控。”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