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在本门学科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在职博士生可延长一年)。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生(最迟在新生报到前能获得硕士学位者)。
3、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4、有两名与本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5、同等学力者报考博士生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南大学关于具有硕士生毕业同等学力在职人员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规定》。
四、报名日期
1、春季入学的报名日期为2002年9月16日至9月20日
2、秋季入学的报名日期为2003年2月24日至2月28日
五、报名手续
1、本地考生凭单位人事部门介绍信和硕士学位证书(应届硕士生凭所在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的同意报考介绍信)到我校招生办公室报名,并领取空白表格。外地考生请在网上报名或到招生办报名,不接受函报。网上报名请看网上报名须知。
2、交报名费150元。
3、填写考生情况登记卡随即交验。填卡时应将所报考的院、系、所、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出生年月等信息项填写清楚。
4、征得所在单位同意后,报考春季入学的考生应于2002年9月30日前,报考秋季入学的考生应于2003年3月14日前提交下列材料:
(1)博士生报考登记表;
(2)两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书;
(3)硕士生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复印件);
(4)硕士毕业、学位证书(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和评议书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的硕士生允许推迟到录取前补交);
(5)由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表(必须做肝功能检查)。在东南大学报名的考生必须在东大医院体检;
(6)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不必提交(3)、(4)两项材料,但应提交已经学习过的硕士生课程的成绩证明(必须由有关高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出具)和寄送到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当的学术论文全文及科研成果材料。
5、招生办公室于考试前20日核发考试证。
6、考生考试时应持考试证、身份证、工作证及硕士学位证书(在校硕士研究生持研究生证)进入考场,以便监考人员核查,否则不得参加考试。
六、考试日期
1、春季入学的考试时间为2002年10月26日(周六)至27日(周日)
2、秋季入学的考试时间为2003年4月12日(周六)至21日(周日)
七、考试地点 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五四楼一楼西侧)
八、考试科目
1、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毕业生可免考)。
2、外国语(听力、词与语法、阅读理解、写作等)。
3、业务课两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考生必须将选定的考试科目的名称在报名登记表封面上相应栏目填写清楚,否则,由我校指定)。
4、面试:面试方法以口试为主(亦可笔试并对专业英语进行适当考核),面试时间、地点请与报考院系通知。
5、同等学力的考生,必须加试2~4门所报考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考试科目、方式与时间另行通知。
九、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博士生
报考委托培养博士生,应由考生所在单位在考生报名时向我校提出书面要求,并在报考表“单位意见栏”明确表示“同意报考委托培养”。录取后双方签订委培合同,考生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我校对校内外在职考生仅招收委托培养博士生。
我校2003年仍招收部分自筹经费博士研究生,考生报名时须明确报考类别为自筹经费生,录取时由我校调档,并与考生签订自筹经费合同,收费标准按当年国家计划博士生的国家拨款标准交纳培养经费。
十、有关问题咨询
有关报考、录取等事宜,请与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025-3792452)咨询。有关教材、参考数目、研究方向、导师情况等信息请与所报考的院、系、所联系,教材、参考书的购买请与东南大学教材供应中心联系(025-3792258),地点:东南大学校本部大礼堂西侧。
我校招生办公室恕不代购往年试题、教材和参考书。
十一、学习期间待遇
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另外,我校已试行助教博士生制度,博士生在校期间一般应兼任助教、助管或助研工作,完成三助工作的可得到相应酬金,学习优秀的还可获得优秀奖学金。
十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报考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有考试作弊行为者;
2、学习、工作期间凡受到刑事、行政处分及党纪处分者。
联系单位: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25-3792452
传真:025-3792593
电子邮件:zhaoban@seu.edu.cn
招生网址:http://xsc.seu.edu.cn/zsb/
语音信箱:025-16810286
邮政编码:210096
地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