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教育邹海燕老师解读管理类专硕逻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教育在线直播间,2013年的考研大纲已经发布了,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了跨考教育的邹海燕老师,您好。
邹海燕:您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先请邹老师给大家介绍管理类专硕综合能力和往年有什么变化?
邹海燕:今年逻辑部分的考试大纲有一点点的变化,其实也就是说增加了逻辑考试内容的明细。过去逻辑内容是一个总括,现在把一个明细列出来,分为大的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念。在概念底下列出了概念的种类、关系、定义、划分,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判断,列出了判断的种类和判断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推理,列出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综合推理。
第四部分论证,论证列出了三点:第一论证方式的分析。第二论证评价。评价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加强、削弱、解释、其他。第三谬误识别。列出了七种,混淆概念、自相矛盾、模棱两可、不当类比、以偏概全、其他谬误。这在去年和前年的考试大纲中是没有把这个明细列出来的,这是几年比较特别的地方。
主持人:对今年的大纲有什么总体的印象呢?
邹海燕:虽然说有这样一个逻辑明细内容的增加,事实上考试大纲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包括前面考试的性质、考试的目标、考试形式和结构,以及考试内容的总括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就是措词没有变。关于考试形式大家一定很清楚,单选题30道,每个题2分,一共60分。在试卷结构的比例和形式是没有任何实质变化的。我们感觉逻辑很难有实质性的变化,逻辑本身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已经稳定成型了。
主持人:大纲中会提到我们考的是思维能力,您能帮我们解释一下怎么理解这句话吗?
邹海燕:大纲不仅仅是我们管理类的综合能力考试逻辑的大纲,其中各种类型的专硕联考,甚至说所有的逻辑考试都会提到这一点,逻辑考试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并不考我们的逻辑学专业知识。对于这个我们必须有正确的理解。第一,这个信息告诉我们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死记硬背一些逻辑概念或者逻辑理论对于考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二,应该看到我们每一个考生,正常的我们都有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你没有任何的逻辑修养或者逻辑背景,考试也不会是有问题,你也可以答题,但是你答题的正确率和速度这些方面是有限的,就是你很难得到高分。因为我们自己的逻辑思维有很多的误区,或者说有一些错误的经验,这些东西会非常严重的妨碍我们正确或者是快速的答题。所以说虽然不考逻辑学的专业知识,但是你也这些专业知识的修养或者是背景,对于帮助我们提升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对这一段信息,如果不准备的话,只有两种结果,死记硬背逻辑理论,第二个结果是干脆忽视逻辑的学习,逻辑的备考,觉得专业知识没有必要理解,结果就是考试逻辑部分的分很难得高分。所以我们对考纲的信息要准确的理解。
主持人:接下来的几个月,建议考生如何复习呢?因为今年考试时间提前了。
邹海燕:考试时间虽然稍微提前了一点,但是逻辑这部分的备考三个月的时间应该是很充裕的,所以大家在后面三个多月的备考中,应该自己先给自己做一个复习规划,就是我先干吗,再干吗,再干吗,这样的话复习起来更加有序一点,效率更高一点。通常来讲,三个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好好的领悟逻辑的基本概念或者是基本理论。第二个月,我们必须要利用这些概念和理论,或者说方法,去怎么样分析逻辑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真正的把握做逻辑题应该把握的逻辑方法和逻辑技巧。作题的时候,我们并不要求有速度,但是要求质量。第三个月的时候,离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这个时候我们力求综合模拟题,提高我们作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这是最后这三个月的复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