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信息来自双博士提供的《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标准阅读理解220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一、阅读理解(A)
(一)命题特点
阅读理解短文取材新颖,范围广泛,主要是实用性强的,并体现书面交际能力的议论文与说明文;内容涉及经济、文化、科技、生活诸领域和学科的热点问题,偏向社会和人文科学,也有自然科学类文段;通过对近几年阅读短文的分析,特别提醒广大考生高度重视今年的热门话题。
文章体裁:
报刊评论明显已成为近几年阅读短文优先选择的对象。如1997年3篇(1、4、5),1998年4篇(1,2,3,4),1999年3篇(1,2,3),2000年2篇(1,4),2001年2篇(3,4),2002年2篇(2,3),2003年2篇(1,3)。对这一趋势,预计2006年仍将保持,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此类体裁文章的特色;还有,除书刊、杂志、信函类文章外,对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也应关注。
(二)解题技巧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有些考生往往拿不定主意,是先读文章好还是先看问题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要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采用不同的解题步骤。如:
1.先读懂全文,再一一做题。在做题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再重读与解题有关的文字。这种方法只适合阅读水平很高、记忆力较好的考生或阅读简单易懂的文章,否则结果得不偿失。
2.有的放矢:针对题目要求,带着问题看每段文章,快速搜索题目要求的信息,并对所给选择项进行是非判断。属于理解细节的题,注意选择项中哪一项与段落中所给的信息相对应,做出选择。凡属对词语或句子内涵的理解题,应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这种方法的可取性在于:“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节省时间。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可以对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多看、细看;对与问题无关的内容就粗略地一带而过,甚至可以不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提高了答案的准确率。它的弊端在于:没有读过短文,不了解短文的结构、主题与细节的分布情况,因而如果不能很快地查找到所需信息,势必又会造成浪费时间的现象。
3.先快速阅读短文以期获得总体印象,然后阅读问题,利用“寻读”方法先解答在短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细节题和事实题。此种解题方法收效较好,它能使考生在浏览一遍的过程中了解短文的体裁及题材、文章的结构模式,从而分清短文的主题与细节,确保答题的准确率。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同学们用第三种方法。这种方法正如前面我们建议大家练听力的办法,也就是先了解文章大意,心中随即产生疑问,以便在复读时有的放矢。
二、阅读理解(B)
(一)命题特点
1. 命题形式
①句子选择(段首、段中、段尾 ,缺1句或2个句子以上)
②段落选择(一般为一段)2.出题数量
选择搭配(题目5道,6—7个选项)
(二)解题技巧
考生需要认真把握文章主干内容和结构上的关系及布局,进而分辨选项是属于文章的哪个部分,能否与空白处的上下文有机地衔接起来。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明显的词汇,句子等方面的提示,也并不要求考生过分关注某些具体细节;而是要着眼于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内容、结构、逻辑关系(如时间、地点、诠释关系、主从关系等)的基础之上做出正确选择。
1.特征词解题法
在了解文章主体内容之后,阅读选择项,寻找特征词,特征词一般包括代词、专用名词、连接词、数字等。例如选项中出现了时间年代信息时,则往往要注意与原文中年代的前后对应关系,而如果选项中出现代词时,往往该选项不能放在首句,需要注意指代成立的条件。
2.逻辑关系解题法
试题中的选文一般均为逻辑性较强的文章,段落及语句间衔接关系比较紧密,因此考生可以通过行文中的关系词推理出段落及语句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住整篇文章的脉络,做出正确的选择。
选择搭配题常考的逻辑关系词分类如下:
1)并列和递进关系
标志词:while、and、also、similarly、meanwhile、moreover、furthermore、besides
2)果和条件关系
标志词:so、 therefore、thus、 as、since、 if、unless 、once 、provide that、 in case
3)转折和让步关系
标志词:however、but、yet、whereas、nevertheless 、despite、in spite of、although
3.选项代入解题法
选项代入解题法是一种检验式解题方法。考生在运用前面方法做出初步选择后,将选项代入通读全文,检查答案是否合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几种解题方法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良好的解题效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