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要求儿子从小就努力学外语。儿子说:“我长大又不想当翻译,何必学外语。”
以下哪项是儿子的回答中包含的前提?
A.要当翻译,需要学外语。
B.只有当翻译,才需要学外语。
C.当翻译没什么大意思。
D.学了外语才能当翻译。
E.学了外语也不见得能当翻译。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
儿子的结论是不学外语,理由是不想当翻译,其推理过程是:“只有当翻译,才要学外语,我不想当翻译,所以不要学外语”(这是一个必要条件推理,把“当翻译”作为“学外语”的必要条件)。
选项C只是反映儿子对当翻译的态度,排除。选项E、D不选,因为该两项选择表示“当翻译”是“学外语”的充分条件,并不一定必要,不当翻译也可能需要学外语
无论是工业用电还是民用电,现行的电费价格一直偏低。某区推出一项举措,对超出月额定数的用电量,无论是工业用电还是民用电,一律按上调高价收费。这一举措将对该区的节约用电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上述举措要达到预期的目的,以下哪项必须是真的?
I.有相当数量的浪费用电是因为电价格偏低而造成的。
II.有相当数量的用户是因为电价格偏低而浪费用电的。
III.超额用电价格的上调幅度一般地足以对浪费用电的用户产生经济压力。
A.Ⅰ、Ⅱ和Ⅲ。
B.仅Ⅰ和Ⅱ。
C.仅Ⅰ和Ⅲ。
D.仅Ⅱ和Ⅲ。
E.Ⅰ、Ⅱ和Ⅲ都不必须是真的。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本题与“1998-1-27”类似。
容易把“有相当数量的用户是因为电价格偏低而浪费用电的”这个选项也选进来,其实不妥。比如尽管相当数量的用户因为电价低而浪费用电,但浪费的总量很有限,在浪费用电的总量中有相当数量的浪费用电是因为公费支出的(所以大家浪费不在乎)或是缺乏节电意识造成的。那么你提高电价就不一定达到目的,而不如采取别的措施(比如限制公费缴纳电费的总额或是加强宣传节电的力度等等)了。
在西方几个核大国中,当核试验得到了有效的限制,老百姓就会倾向于省更多的钱,出现所谓的商品负超常消费;当核试验的次数增多的时候,老百姓就会倾向于花更多的钱,出现所谓的商品正超常消费。因此,当核战争成为能普遍觉察到的现实威胁时,老百姓为存钱而限制消费的愿望大大降低,商品正超常消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