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教育学大纲详解(四):中外教育史
--把握史实线索 构建知识体系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在教育学统考中占100分左右,与教育学原理分值持平,但是其涉及内容在几个学科中是最多的,而且知识点是最琐碎的,历年对于中外教育史内容的考查都是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识记性考查,而且考试内容五花八门,覆盖面很大,这也构成了中外教育史学习的最大困难。教材和大纲考查内容多而零碎,考生们时间精力都很有限,所以学习中外教育史一定需要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一、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二、中外教育史考点解析
对中外教育史的内容,复习时首先应该对其总体内容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中外教育史均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部分,复习时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划分是怎样的以及这样划分的依据,这有利于考生对中外教育史的整体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形成知识框架,为识记具体内容时提供帮助。
1.中国古代教育
本章是教育思想史考查得较多的章节,考点非常多。
该部分分成六大部分,把从原始社会学校教育的萌芽到洋务运动之前的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史做了一个全面梳理,内容相当庞杂,但是同学们可以打破大纲的知识点排列方式,重新组合整理。古代教育可以按照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学校改革史三个维度进行划分:把孔丘、孟轲、荀况、墨家、道家、法家、战国后期教育论著、董仲舒、王充、颜之推、韩愈、朱熹、王守仁、黄宗羲与颜元的教育思想总结成思想史,穿成一条线;把西周的教育制度、独尊儒术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察举制度、隋唐教育体系、科举制度及其演变等内容归入教育制度史,穿成另一条线;把官学、私学,稷下学宫、太学、郡国学与洪都门学、国子学、四馆与总明馆、书院的发展、私塾的发展等知识归类为学校改革史,穿成第三条线;这样三条主线把古代教育史内容分割明确,比较便于记忆和复习。经过分析,以往古代教育史主要以选择题、辨析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考查,但是在2012年的分析论述题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灵活及综合的考查。大家复习时注意灵活改变策略。选择题:本章所有知识点都可能通过选择题来考察;辨析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孔丘的教育思想、孟轲的教育思想、荀况的教育思想、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以及私人讲学时期各家的教育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颜元的教育思想、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韩愈的教育思想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