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问题?
(2)新时代应如何做好协商民主建设?
(3)相较于西方协商民主,阐述我国协商民主的特点和独特优势。
【答案要点】
(1)“历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
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实际上是讨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胜利后如何保持优良作风,实现长期执政的问题。毛泽东给出的新路是民主,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同时要求中国共产党员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7年,共产党一路走来,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党面临新考验、新挑战、新矛盾等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继续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终将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
(2)第一,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协商民主是一个双边或多边的互动过程,居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要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培育民主作风,倡导协商精神,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协商民主。
第二,构建协商民主新格局。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协商民主格局。从渠道上看,包含各个组织的民主协商;从内容看,涵盖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从层级看,包括从中央到基层各个层级。
第三,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的机制。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点:第一,协商民主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二,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第三,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第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第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第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通过平等交流对话,党员干部和群众能够拉近距离、改善关系、增进感情,引导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并认同党的方针政策,从而凝聚起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第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题一: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及其评价;成就出彩人生;结合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无怨无悔的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1)如何理解雷锋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2)结合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无怨无悔的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说说大学生如何成就出彩的人生?
【答案要点】
(1)雷锋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生价值的生动诠释。揭示了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辩证统一。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2)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①与历史同向。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尊重顺应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时代责任感,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
②与祖国同行。青年只有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当代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自觉与国家和民族共奋进、同发展。
③与人民同在。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
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同时,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杰出人物,但是只要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专题二:中国精神(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如何理解王继才的“一朝上岛,一生为国”?
(2)新时代如何弘扬爱国主义?
(3)如何理解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4)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答案要点】
(1)王继才的“一朝上岛,一生为国”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首先要求我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是每个人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骨肉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再次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胎记和基因,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最后,要爱自己的国家,维护国家的基本制度,遵守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捍卫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要做到:
①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③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④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立足民族,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①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今天,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③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目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4)新时代的大学生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应当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
①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②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
专题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什么重大意义?
(2)当代大学生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答案要点】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大而深远。第一,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第二,它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第三,它是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2)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学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首先,扣好人生的扣子。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青春能量。
其次,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①勤学。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大学生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②修德。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
③明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
④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