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色基因”的道德内涵是什么?
(2)为什么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说明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3)如何看待高铁霸座、公交互殴等不文明行为?如何解决这些不文明行为?
(4)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网络生活的道德建设?
(5)马克思“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
(1)“红色基因”指的是中国革命道德。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革命道德包括: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这是革命道德的灵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贯穿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破除了特权思想和鄙视劳动人民的旧道德观念,树立了平等意识;
中国共产党员强调修身自律、保持节操,把个人道德修养看成是影响革命成败的大事。
(2)当前,虽然我们处于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但国际局势仍错综复杂,来自国外的挑战仍十分严峻,所以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有利于坚定信念,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崇高的信念是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有利于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革命道德是先进价值观在道德领域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
再次,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最后,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净化社会人际关系,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传播正能量。
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为契机,在日常中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坚决抵制玷污英雄烈士的行为。
(3)①高铁霸座、公交互殴等不文明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当今世界,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解决高铁霸座、公交互殴等不文明行为要运用道德和法律两种手段。
从道德来说,要构建社会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需要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和把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提升自身文明素质。
从法律来说,构建社会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需要增强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和把握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
(4)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需要加强网络道德自律: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加强网络道德修养的同时,也需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严惩网络不文明和网络犯罪等行为,运用命运共同体意识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
(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求我们:
首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活动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
其次,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择业和创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现实的可能结合起来。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基层、面向国家建设第一线去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大学生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在未来适应多种岗位。
专题五:法律修养(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地位)
(1)分析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向宪法庄严宣誓体现了什么?
【答案要点】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①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②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作出全面规定,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④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⑤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2)向宪法宣誓,不仅是一个庄严的仪式,也是彰显宪法权威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捍卫宪法尊严。习近平主席就职时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是最好的激励和教育,极大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
①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②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③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第五部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专题一:中非关系之中非命运共同体(9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1)“西方人士歪曲解读中非关系”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要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3)如何才能“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答案要点】
(1)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西方人士曲解中非关系发展对非洲经济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是对非洲自身发展的诉求和中国推动非洲发展的诚意的有意忽略,反映了他们对中非关系发展现实逻辑和历史逻辑理解的缺失。
(2)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同时,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
中非需要加强合作,联合应对时代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繁荣发展、全人类谋幸福的必由之路。近代,中国与非洲均遭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当代,中国与非洲共同推动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人民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互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携手打造责任共担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合作共赢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幸福共享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文化共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安全共筑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国同非洲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密切经贸联系,推动非洲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支持非洲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专题二: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与中美贸易战)
(1)美国对华挑起大规模贸易战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看待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产生的影响?
(3)怎样理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
(4)为什么中美之间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答案要点】
(1)特朗普政府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借口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理由发起贸易战,对出口美国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美国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贸易霸凌行为,实际上是将中国视为其全球霸权地位的“战略竞争对手”,要在更广泛领域遏制中国发展,确保美国不被超越的“绝对优势”。
美国基于霸权主义观念,对中国和平发展作出的错误判断,无助于中美之间分歧和冲突的解决,中美应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美国逆世界潮流破坏现行国际贸易规则,给国际环境带来不稳定性,严重危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自身利益也受到损害,对中美关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短期看,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顺应全球化趋势,一方面坚决维护世界多边贸易规则,另一方面坚决维护中国人民发展的权利,保持战略定力与信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做好自己的事情。
(3)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含义: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4)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不当头不争霸不称霸是中国基本国策和战略选择。中国坚持开放式的崛起,使得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联,今天中美两国之间紧密经贸关系使得双方很难把对方视为真正的“敌人”。中美两国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但从中美关系的全局把握,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合作始终是主流。所以,中美之间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