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注意!考研初试分数高,有时也不能复试和调剂!
2020-01-13
中国教育在线综合整理


  为何有的人考研初试分数很高,但却没资格复试,甚至还不能调剂?

  众所周知,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考生想通过选拔成为一名研究生需要经过长期的备考并顺利通过初试和复试才能成功读研。不可否认的是,在考研初试的时候考得很高,对研究生复试有很大的帮助,初试分数高的人占有绝对优势,基本上不会被刷掉。因此,不少考研的同学觉得只要考研初试考到很高的分数,即使无缘进入复试,也能调剂读研,特别是调剂到二区。但是,事情真如考生们所想的那样吗?

  考研初试考高点,即使不能进入复试,也能调剂读研?真相非如此!

  不得不说,每年一志愿上线并成功读研的同学并不多,反而是调剂读研的同学占了很大一部分。无论是进入目标院校读研还是调剂读研,考生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初试考高分固然没错,毕竟国家线要过,专业复试线要过,这样才有读研和调剂的希望。但是,考研初试得到高分,不能进入复试的例子也有很多,考高分不能调剂读研的情况也很多见,所以真相并非考生起初想的那样!

  就在五六年前,考研的同学并没有现在那么多,大部分的院校都比较缺额,那时候高分考生不要说是调剂,就是进入目标院校复试也很可能大部分都被录取了。但是近两年却大变样,选择考研的人越来越多,水涨船高,很多学校的专业复试线也虚高不下。所以,考生考到高分,有可能进入不了复试,还很可能无法调剂读研!简单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01、目标院校的专业复试线过高

  即使考生在考研初试中考到高分,结果也不见得一定好,也许还没有达到目标院校的专业复试线。以清华大学为例,去年的经济学专业的复试线高达390分,而金融学专业的分数更高,超过396分以上才有复试的机会。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专业来说,能考到300以上都非常不易了,390分已经算是高分了,但是却仅仅够复试的资格,换做是金融学专业,肯定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既然没有过国家线,当然连有没有调剂的可能也很难说。当然,若是理工类专业考到这个分数,那自然没的说,考研复试肯定能进,说不定还会被优先录取。

  02、考生总分很高,但单科线不够

  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因为初试总分考得很高,但是单科线不够的情况,这样的话考生无缘目标院校的复试,只能选择调剂读研。若是其单科线连二区都过不了的话,自然连调剂的资格都没有。往年有不少同学就是因为单科线不够而不得不选择二战,一般说来文学类的学硕专业考生容易英语一不过线,而理工类的同学政治容易挂,未来打算考研的同学要格外注意!

  03、考研调剂竞争激烈,调剂困难

  虽然超过国家线就能调剂,但是大部分的考研院校复试线并不等于国家线。在很多时候,专业复试线要比国家线高了一大截,特别是211和985名校。考研考到高分,过了国家线,不能进入复试时,可以参加调剂。但是,调剂读研也不一定成功。

  以去年文学调剂为例,二区有很多高分考生扎堆调剂,不少学校充斥着390多分的高分调剂生。这样的话,低于390分的考生就陷入被动。高校在调剂生中优先选择高分考生,稍微差一些的考生就难调剂成功。去年也有不少370分以上的考生找不到调剂院校从而调剂失败的,调剂失败就意味着这年的研究生考试白考,分数再高,也是白白地被浪费了!

  所以,以上三种情况下,考生即使考得高分,也不见得就一定能够顺利读研。不过,考生既然考到了高分,说明专业课都不差,很可能有的同学是因为单科线不够才无缘复试。这个时候考生可以申请破格复试,特别是最近几年很多考生通过破格复试成功读研!

  但是破格复试,单科线要在三分之内,且要符合目标院校的破格要求,考生到时候要根据你报考院校的要求来就能多一次读研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破格复试不等于一定被录取,而且单科线没过二区的考生,即使参加了破格复试,一旦不被录取,是没资格进行调剂的!

  话说回来,考研初试考高分是确保自己进入复试的一个先决条件。而且,考研高分进入复试的考生,研究生导师也会高看一眼,即使表现的差强人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一般在名额充足的情况下不会被刷。所以考研初试拿高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