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走来,如果你感慨良多,如果你激情满怀,如果你收获颇多,如果你遗憾彷徨,如果你有话想要与所有的考研战友交流,如果你想向全世界宣告你的考研之梦;如果你已是一名研究生,你是否还记得那改变人生命运的峥嵘岁月?你是否还能忆起那些艰辛而充实的日日夜夜?
来吧,请整理你的思绪,用文字在这里表达,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你的考研之路,你的考研之梦!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期待您的心声!
【2012年征文第二轮作品】:回首忆考研
文∕张杨 >>我要评论
决定考研的时候,已经是2006年8月中旬,距2007年1月中旬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满打满算不足150天。
可是,此时我的复习才刚刚开始。本科就读于南昌大学历史系的我,考研时却选择了本校的法学专业。跨专业考试无疑增加了挑战,但真正让我担忧的并不是从未接触过的法学知识,而是分值不高,却对成败起决定作用的英语。法学硕士的英语要求非常高,历年的国家线为55分左右。55分,对于那些英语很牛的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 ,但却是我的心头重病。自报下英语的家底吧:高考时英语分数为90,刚刚及格;大二时英语挂科;四级考了三次,以427分(425分过线)的分数勉强通过。更为严重的是,自从大二英语不再开课后,我有将近一年没有接触过英语了!记得做第一篇考研阅读理解时,被我划出的不认识的单词约占全文50%左右。正式报考前的几天,妈妈打来电话说,儿啊,不如就考历史系吧。我没有回答。我知道妈妈是为我着想的,历史学对考研英语的要求一般是45分,比法学足足低了10分。
我清楚的记得,我是8月23日离家回到学校的,也是从那天起,我的身影每天都出现在南昌大学的综合楼或文法楼自习教室里。大四了,学校没有给我们这些毕业生安排课程,这让我可以自由支配每天的时间进行考研复习。通常,我早上很早就爬出了被窝,7点半以前离开寝室,背着装有英语、政治、专业课的书包去寻找教室(由于不少教室要上课,而且自习的人很多,经常要花番功夫才可以找到有空座的教室),一直学习到晚上10点左右才回寝室,除了吃饭,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教室里看书。午休的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戒掉”了。实在太困了,便倒在又硬又冷的课桌上打个小盹;偶尔看书看得累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家里或某个朋友打个电话聊上一会,放松一下心情,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鼓励和动力。我还时常登上教学楼最高一层,俯瞰整个校园,总是越看越觉得我们学校美丽、气派、温馨,一种迫切希望自己能够考上的激情油然而生:如果自己考上了,就可以继续在这里看它个三年。由于天天上自习,在寝室呆的时间少了,朋友们都很难见到我,于是在毕业前我曾被温馨的冠以“领导”这个雅号。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学习很认真的人,进入大学后更是很少学习,而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社会实践和个人娱乐,如今回过头看那段考研复习的日子,我不由得佩服起自己的恒心与毅力:一个很少学习、很不爱学习的人,居然每天能风雨无阻的按时上自习,从无间断。也许当一个人确立了目标与方向时,会有迸发出一种神奇的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难,为之奋斗。
为考研奋斗的五个月里,每天长达十个小时的学习,让我无比充实、受益良多。我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英语,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我狠下了番功夫。起初,我还是沿袭做真题、背单词等传统方法学习英语,但后来我发现光靠自己盲目学习的效果很不理想,于是,我报了个朱泰祺英语提高班,每天晚上都要上三个小时左右的英语课,从9月初一直持续到了国庆前夕,这期间我没有旷过一次课。我无心做广告,实事求是地说,辅导班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朱老先生妙趣横生的授课(尽管是通过视频),不仅仅让我有效的学习到许多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我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让我在浩瀚的单词和题海中捕捉到无穷的乐趣。在上辅导班的同时,我开始每周都强制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做一套历年的考研真题,然后核对答案检查错误,并分析原因。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检验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提前训练了考试心态,避免在真正的考试中由于不适应而紧张。那段时间里,我看得最多的是《红宝书考研词汇》,太久没有学英语了,许多单词不认识,必须经常翻,这本崭新的书都被我翻薄了、破了。英语看的太多,我甚至达到这样一种状态:看到或听到一样东西,立马就联想它的英文,想不到,赶紧翻词汇。而且据寝室人反映,我时常梦中都在念叨英语!大家或许觉得我成了个书呆子,没办法,人是被逼出来的嘛,当把压力这柄双刃剑转化成动力时,事半而功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