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属于群体性人群,无论从学习、日常生活到选择参与各种活动过程中,每个个体都要和群体中的其他人共同生活、学习,因此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其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尤其是对他人给自己的评价相当在意。这时候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其他人的意见以及群体的选择。考研也同样如此,尽管现在很多同学都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的,但在整个考研过程中却多数很明显的随大流心理:看别人考研,自己也考研;考研报名中别人报什么专业自己也报;别人上辅导班自己也上;别人买资料自己也买。很多事情都不认真思考,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在整个考研过程中,究竟都是哪些因素左右了你的未来呢?
一、个性差异
1.个人心理特性
个人的智力、自信心、自尊心、社会赞誉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与随大流行为密切相关。智力高的人,由于掌握的信息比较多,思维灵活,自信心较强,不容易发生随大流行为,相反智力低的人则容易随大流。有较高社会赞誉需要的人,特别重视别人的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誉,较易随大流。性格软弱,暗示性强的人也更为容易表现出随大流倾向。另外在整个考研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对自己的复习水平把握不够,对自己的自制力没有信心的更容易随大流。
2.男女差异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随大流,许多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在考研随大流方面,是否也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随大流,仍需进一步实验才能下定论。
3.经验决定
如果同学们对刺激对象越了解,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不容易随大流,反之则越容易随大流。例如有一名医生和一群教师讨论教育问题,他往往不会反对教师们的意见,因为他对此问题不甚了解;而如果是讨论营养问题,他往往会反对教师们的一致意见,因为他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多的个体拥有更强的自信心,他倾向于把自己看成是群体中的专家而不愿随大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