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鉴于工业革命以来日趋恶化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忧心忡忡的有识之士们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从现在起加强环境保护,那么,人类终有一天将无法在这个地球上生活。
以下哪项最确切地表达了上述警告的含义?
A.终将有那么一天,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生活。
B.只有从现在起加强环境保护,人类才不至于在这个地球上无法生活。
C.如果从现在起加强环境保护,人类就可以在这个地球上继续生活。
D.人类有一天在这个地球上无法生活,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从现在起就加强环境保护。
E.环境、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答案B
如果不……,那么不……”和“只有……,才……”是等同的,因此B选项和题干警告的意思相同。
32-33某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期间,审计人员发现一张发票,上面有赵义、钱仁理、孙智、李信4个签名,签名者身份各不相同,是经办人,复核人,出纳或审批领导之中的一个,回复签名为本人签,询问四位相关人员,得出如下回答:
赵:审批领导的不是钱;
钱:复核不是李;
孙:出纳不是赵;
李:复核不是钱;
已知上述每个回答如果提到经办人,则回答为假,如果不是经办人则真。
经办人是:
A.赵。
B.李。
C.孙。
D.钱。
E.无法确定。
【答案】C
【考点】非常态真假话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形式逻辑中直言命题真假话知识点,我们做这类题的技巧是:
先看矛盾和反对,再看包含,若都没有就看假设。根据题干我们可以知道,本题没有矛盾、反对和包含的关系,只能做假设。
假设经办人是赵,出纳不是赵就为真。但根据题干信息:每个回答如果提到经办人,则回答为假。则孙的话就为假,二者之间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赵不是经办人。
假设经办人是钱,审批领导不是钱就为真。但根据题干信息:每个回答如果提到经办人,则回答为假。则赵义的话为假,二者之间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钱不是经办人。
假设经办人是孙,复核就会是其余三人中的一人,但根据题干,我们可知复核不是李也不是钱,那么复核是赵。出纳就是钱和李中的一人。根据审批领导不是钱,那么审批领导就是李,那么出纳就是钱。故,正确答案选C。
假设经办人是李,出纳不是李就为真。但根据题干信息:每个回答如果提到经办人,则回答为假。则钱的话就为假,二者之间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李不是经办人。
公司复核与出纳分别是:
A.钱、李。
B.赵、钱。
C.李、赵。
D.孙、赵。
E.孙、李。
【答案】B
【考点】简单命题真假话判断
【解析】由上题解析(2)可知,复核是赵,出纳是钱。
34. 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后,西北大学的几位同学对参加考试的几位同学进行了推测:
甲说:“如果赵瑛没有考上计算机系,那一定会考上软件学院。”
乙说:“汪兵一定会考上机械系。”
丙说:“如果刘云没有考上通信工程系,那么,邱丽会考上材料系。”
丁说:“赵瑛考不上计算机系,也考不上软件学院。”
戊说:“汪兵能考上自动化系。”
己说:“邱丽考不上材料系。”
录取结束后发现,两个人的推测与事实不符。
根据上述情况,以下哪项必定是正确的?
A.赵瑛没有考上计算机系,但是考上了软件学院。
B.汪兵考上了自动化系,但没有考上机械系。
C.刘云考上了通信工程系,赵瑛可能考上了计算机系。
D.赵瑛没有考上软件学院,刘云考上了通信工程系。
E. 邱丽没考上材料系,刘云没考上通信工程系。
【答案】C
【考点】真假话判断
【解析】甲和丁为矛盾关系,其中必有一句是假话。乙和戊为反对关系,不可能同时为真,也必有一句是假的。
因此,假话必然在甲和丁之中,以及乙和戊之中。因为,题干限定只有两人说的话为假,所以,剩下的丙和乙的话都是真话。
既然乙的话都是真话,那么,邱丽考不上材料系;再根据丙的话为真,可推出刘云考上了通信工程系。
由于不能确定甲和丁中谁说假话。因此,不能确定赵瑛是否考上了计算机系还是软件学院。
由于不能确定乙和戊中谁说假话。因此,不能确定汪兵是否考上了机械系还是自动化系。
所以,A、B、D项都不能必然推出。题干推出乙、丙说的是真话,所以E项后半句明显不符,这样C项必定是真的(注意该项中的字眼“可能”)。
35.有些具有优良效果的护肤化妆品是诺亚公司生产的。所有诺亚公司生产的护肤化妆品都价格昂贵,而价格昂贵的护肤化妆品无一例外地受女士们的信任。
以下各项都能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除了:
A.受到女士们信任的护肤化妆品中,有些实际效果并不优良。
B.效果并不优良的护肤化妆品可能受到女士们信任。
C.所有诺亚公司生产的护肤化妆品都受到女士们信任。
D.有些价格昂贵的护肤化妆品是效果优良的。
E.所有被女士们不信任的护肤化妆品价格都不昂贵。
【答案】A
通过画图的方式可得,注意特称肯定命题除了交叉,还可以画成全同、包含、包含于,因此A不一定为真。其他都可推出。
36. 当我们接受他人太多恩惠时,我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如果你过分地帮助他人,就会让他觉得自己软弱无能。如果让他觉得自己软弱无能,就会使他陷入自卑的苦恼之中。一旦他陷入这种苦恼之中,他就会把自己苦恼的原因归罪于帮助他的人,反而对帮助他的人心生怨恨。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个选项一定为真?
A.你不要过分地帮助他人,否则使他陷入自卑的苦恼之中。
B.如果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一定接受了别人的太多恩惠。
C.如果不让他觉得自己软弱无能,就不要去帮助他。
D.只有你过分地帮助他人,才会使他觉得自己软弱无能。
E.为了使别人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最好不要给别人帮助。
答案A
已知条件是过分帮助他人→让其觉得软弱无能→使其陷入自卑→归罪他人→心生怨恨”,其中A选项是上述假言命题的的一个等价转换。
B项PQ位置反了,违反了推理规则。
37甲、乙、丙三人讨论“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一原则所包含的意义。
甲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可以不劳动。”
乙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必须是劳动者。”
丙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可能是劳动者。”
以下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A.甲的意见正确,乙和丙的意见不正确
B.乙和丙的意见正确,甲的意见不正确
C.甲和丙的意见正确,乙的意见不正确
D.乙的意见正确,甲和丙的意见不正确
E.丙的意见正确,甲和乙的意见不正确
解析D。
不p,不q类型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不劳动者不得食→劳动是得食的必要条件。
甲,肯定后件必然肯定前件,即得食必然劳动,所以错。
乙,同上,所以乙对。
丙,同样,肯定后件必须肯定前件,所以错。
所以选D.
38一个社会是公正的,则以下两个条件必须满足:第一,有健全的法律;第二,贫富差异是允许的,但必须伺时确保消灭绝对贫困和每个公民事实上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根据题干的条件,最能够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S社会有健全的法律,同时又在消灭了绝对贫困的条件下,允许贫富差异的存在,并且绝大多数公民事实上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因此,S社会是公正的。
B.S社会有健全的法律,但这是以贫富差异为代价的,因此,S社会是不公正的。
C.S社会允许贫富差异,但所有人都由此获益,并且每个公民都事实上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因此,S社会是公正的。
D.S社会虽然不存在贫富差异,但这是以法律不健全为代价的,因此,S社会是不公正的。
E. S社会法律健全,虽然存在贫富差异,但消灭了绝对贫困。因此,S社会是公正的
答案D。
题干断定,法律健全是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D项断定,S社会法律不健全,因此,可推出S社会不公正。其余各项均不能由题干的条件得出。例如,A项断定S社会满足题干所提及的一个公正社会的所有必要条件,但并不能依此就断定S社会是公正的。
39近日,某集团高层领导研究了发展方向问题。王总经理认为:既要发展纳米技术,也要发展生物医药技术;赵副总经理认为:只有发展智能技术,才能发展生物医药技术;李副总经理认为:如果发展纳米技术和生物医药技术,那么也要发展智能技术。最后经过董事会研究,只有其中一位的意见被采纳。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符合董事会的研究决定?
A.发展纳米技术和智能技术,但是不发展生物医药技术。
B.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和纳米技术,但是不发展智能技术。
C.发展智能技术和生物医药技术,但是不发展纳米技术。
D.发展智能技术,但是不发展纳米技术和生物医药技术。
E.发展生物医药技术、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
答案是B。
考查复言命题推理。题干中三人的意见可分别表示如下:(1)“发展纳米技术”且“发展生物医药技术”;(2)发展智能技术←发展生物医药技术,也即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发展智能技术;(3)发展纳米技术和生物医药技术→发展智能技术。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在“前件假或后件真”时即为真,因此,只要发展智 能技术,则(2)和(3)都为真,不符合题干,故不发展智能技术。排除A、C、D、E项,故答案选B。
40一对夫妻带着他们的一个孩子在路上碰到一个朋友。朋友问孩子:“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朋友没听清孩子的回答。孩子的父母中某一个说,我孩子回答的是“我是男孩”,另一个接着说:“这孩子撒谎。她是女孩。”这家人中男性从不说谎,而女性从来不连续说两句真话,但也不连续说两句假话。
如果上述陈述为真,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Ⅰ.父母俩第一个说话的是母亲。
Ⅱ.父母俩第一个说话的是父亲。
Ⅲ.孩子是男孩。
A. 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Ⅰ、Ⅱ。 D只有Ⅱ和Ⅲ。 E.不能确定。
答案A。
Ⅱ和Ⅲ代入题干都会导致矛盾。Ⅱ为真,即父母俩第一个说话的是父亲,第二个说话的是母亲。如果孩子是女孩,则母亲说的两句话都真;如果孩子是男孩,则母亲说的两句话都假。这样均导致矛盾。Ⅲ为真,即孩子是男孩,则父母中第二个说话的所说的两句话都是假的。这与题干中这家人男性从不说谎,而女性从来不连续说两句真话,但也不连续说两句假话相矛盾。Ⅰ代人题干不会导致矛盾,因为如果父母俩第一个说话的是母亲,则第二个说话的就是父亲,父亲说真话,所以,“孩子撒谎。她是女孩”。这就意味着孩子说的话是“我是男孩”。这样母亲说的是真话。没有出现矛盾。故选A。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