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08大纲考点分析及其复习策略
下面我们将实验部分的大纲内容进行如下归类,同时针对每一个章节知识点,提出建议性的复习策略,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一)考察内容及其归类
实验心理学包括五章,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是次要点,第二章实验变量与实验设计,;实验设计难度较大,给出题目,需要多进行练习。第三反应时法;四章心理物理法,分别是反应时与心理学物理学法,反应时与传统心里物理学重在理解,信号检测论则要会计算与运用。第五章是主要的心理学实验,这一章内容较多,但与普心的内容重叠,所以要求是“普通心理学达到实验心理学的水平”。
可以将其再次进行详细的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包括第一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经典实验方法部分,包括第三和第四章;第三部分为实验部分即第五章。这样划分以后可以使知识结构清晰话,易于在大脑中形成网络框架,从而有助于考生将各科知识体系。
(二)考点分析及其复习方法
1、第一部分的第一章是概述和第二章的实验变量和实验设计,可以看作次重点,考察的话很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对于这部分需要考生在变量的理解上多多练习。给出实验题目后,要会判断实验变量以及如何控制。对几种实验设计方法要能加以区别和应用,它虽然不会单独考察,但是会融合在实验设计部分。考生至少能做到心中有数。
2、第二部分是实验部分的重中之重。
(1)反应时部分是考察的重点,首先,对反应时法的影响因素和三个经典的实验必须非常熟悉的把握。尤其是几个经典实验最好能达到用自己的语言精确的复述的水平。因为后面章节的很多实验都应用了反应时作为因变量,如记忆和注意部分的实验多是以反应时为变量的。这是就要根据反应时的影响因素考虑如何对其他额外变量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同样在考场上设计实验时,首先也要思考自变量因变量问题。如果可以的话,其实反应时还是比较好的因变量。当然前提时一定要适合你的实验设计。同时,整个实验的变量控制上也是围绕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展开。
(2)心理物理学方法是实验部分的精髓。这部分又分为传统心理物理法和信号检测论,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两种心理测量概念:心理的间接测量和直接测量。可以说这一章中每个小节,甚至是每句话都是考点,考生必须细读,精读,深入理解其实验内涵,以及这两种实验方法的由来、特点、及其辨别。下面我们再分别对其重点进行剖析:
心理物理法: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讲解费希纳的三种经典的心理测量方法,考生对这三种实验方法必须达到脱口而出的境界,同时要分析和归类,不同的实验方法适合哪种课题的研究,以及三种实验设计方法的异同和优劣。
这部分还包括了心理量表的建立部分,这部分多以选择形式考察,考生需要掌握不同量表的特点,以及不同量表都是以什么样的实验设计得出的,以及其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信号检测论部分是历年来实验部分的命题热点。而且这部分内容难以理解,尤其是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考生对此不但要深入的理解,领悟其中的精髓,首先不理解其内涵就无法应对这部分的计算题,也就更不可能灵活应用。而应用恰恰是实验部分考察的热点和重点。所以考生无论如何都要搞定这部分,只要用心的话都可以的,而且一旦你领悟内涵以后,就会发现这个实验方法非常实用,可以应用的许多领域,考生可以自己对此做个总结。
3、这部分主要是一些心理学实验,其中感觉和知觉部分多可能以选择形式考察,学习部分实验如果考察的话会与发展和教育结合起来。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记忆和注意部分实验。尤其是记忆实验,其又分为感觉记忆、短视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角度的实验。这部分既是重点也是热点,同样需要考生格外重视。对于注意部分我们强调的是启动实验部分。当然其他未提到的实验也至少需要理解和记忆。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08年大纲新加入的两个实验:前瞻记忆的实验和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这两个实验都是实验部分相对较新的研究成果,考生对这两个实验的内涵要深刻理解和具体设计方法要熟练识记。
总之,实验心理学部分在整个心理学科中是最难以理解和真正把握的,考生要大量阅读,重复阅读,多多练习,从而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也为今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参考书目
心理学部分需要看的参考书目相对多一些如下:
孟庆茂,常建华《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滢 《实验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上这四本基本为必看书目,如果考生在自身的计划时间内允许的话可以再参考以下几本:
坎特威茨著,郭秀艳等译《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
梁宁建<<知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舒华,张学敏 《实验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
希望我们的分析对广大考生们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以上我们从宏观、微观以及参考书等方面分析解读了08年教育学大纲的实验心理学部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