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研究生毕业后“待业” 择业观松绑是否助推“就业难”
2017-02-09
中国新闻网


  立春时节,乍暖还寒。眼看着人们陆续开启节后“上班模式”,25岁的李卉仍慢条斯理地规划着和家人的旅行。

  “近期不打算找工作了,我还是选择先休整自己。”同许多年轻人一样,研究生毕业后,李卉成为“待业一族”。不同的是,毕业后的半年间,李卉并未急于就业,而是利用这段时间读书与旅行,“在就业前,我更想在心态上有个转换。”

  近年来,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许多毕业生并不急于择业,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考研或者创业考察。“毕业即工作”的择业观在内地渐“松绑”,“慢就业族”和“待定族”正兴起。

  与李卉不同,2015年大学毕业的王丽红却有着时不我待的急迫感。毕业初期她曾辗转于各大招聘会,但激烈的竞争让她一度心生犹豫,“找不到满意的岗位,但更怕‘入错行’。”无奈之下,王丽红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单间,边找工作边准备研究生考试。

  中国教育部日前发布数据称,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加上留学归国人员和往届毕业生,求职人数将更为庞大。有学者认为,在“最难就业季”的峰值不断被刷新之下,与其说“慢就业”是一种主动选择,不如说是当前形势驱使人们做出的被动选择。

  “比起盲目加入应聘大军艰难求职,不如‘错峰就业’。”王丽红说,“慢就业”虽是无奈之举,但暂时停下脚步,不仅能避开求职高峰,也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为人生发展做出思考与选择。

  事实上,“慢就业”在国外早已不是新兴事物,不少西方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会选择过“间隔年”,即不马上升学或就业,而是游历、参加志愿活动等,以增加阅历,增长见识。

  近年来,伴随中国就业观念的转变,“慢就业”“间隔年”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在“90后”等新生代就业群体中尤为普遍。

  2014年大学毕业后,“90后”女孩仝童成为“北漂”。在两年换了4份工作后,仝童于今年年初回到老家河北省石家庄市,“工作的挫折让我一度感到迷茫。”仝童说,今年春节过后,她打算暂时留在家中休整一段时间,再考虑下一步的规划。

  国内大型求职网站“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大学生调查报告》中显示,大学生群体对“理想雇主”的构成要素中,“尊重员工”超过“良好的收入前景”成为“理想雇主”的第一考察要素。此外,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被尊重等,也成为大学生更为看重的因素。

  “大学生求职观念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前的就业形势。”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李巍说,当下年轻人更多考虑的是未来规划和就业质量,而“慢就业”能为他们提供缓冲期,让他们能充分预计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轨迹。

  但李巍强调,“慢就业”并非适合所有人。“抛开精神层面来看,‘慢就业’需要高昂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是一种奢侈行为。”李巍认为,“慢就业”表面上是逆时代潮流的任性,本质上却是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和追寻。但年轻人盲目出行或宅在家中,也可能使“慢就业”成为“啃老”的“遮羞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