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8年考研大纲政治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对比表

  • 今日更新调剂数据 0
  • 24考研累计调剂院校 0
  • 今日更新调剂院校 0
  • 24考研累计调剂数据 0
部 分 2017年 2018年 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分析
章节 知识点 章节 知识点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本章无变化。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8年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民族意识的觉醒。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本章调整了1个知识点。 2017年“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调整为“戊戌维新运动”;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8年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本章无变化。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8年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 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3. 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章调整了2个知识点。 1.2017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调整为“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2017年“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调整为“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8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本章无变化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8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与红军长征的胜利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红军长征的胜利。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红军长征的胜利。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本章调整了3个知识点, 具体表现如下: 调整2个知识点:2017年“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调整为“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2017年的“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调整为“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2017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调整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8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延安整风运动。 中共七大。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延安整风运动。 中共七大。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两个中国之命运。 本章新增1个考点。 新增的考点是“两个中国之命运”。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8年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抗美援朝战争。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本章新增1个知识点。 新增知识点是“抗美援朝战争”。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抗美援朝战争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本章调整了2个考点,删除1个考点。 具体表现如下: 调整的2个考点是:2017年的知识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调整为考点“《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调整为“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删除的1个考点是: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8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本章调整3个知识点, 调整的考点是:2017年的“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调整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2017年的“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调整为“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7年的“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调整为“中共十七大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向前推进。”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8年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中共十七大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向前推进。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实践的展开。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6.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6.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选学校
搜学校
查学校
选专业
搜专业
开设院校
院校排行榜
高校排行
专业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