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考研阅读的选材,我们从两个角度回顾一下十年真题。首先,看一下真题文章的出处。结合英语大纲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规定以及对真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英美期刊都是考研英语阅读的选材来源。比如Newsweek(《新闻周刊》),Times(《时代周刊》),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杂志),等等。说到这一点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杨凤芝老师建议各位同学如果有一定富裕时间可以泛读一下这些杂志,不是为了押题,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的英语思维,熟悉英语语言的特点。文章涉及的主要内容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英、加和日本等国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和热点问题。其内容包罗万象,社会生活类文章在命题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带有普及性质的自然科学和科技方面的文章以及商业经济文章基本上每年都会涉及。但是关于宗教、军事、政治等敏感性话题的文章不在选材范围之内。在进行习题选择的时候,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另外,这些内容包罗万象的考题选自什么地方,是真的像江湖传说的那样--教育部有一个题库,每年命题组的人都是从题库里面随机抽取的题目?关于这一点,同学们且把它当作笑话来听吧。实际上,每年的英语试题,都是教育部一个专门的考研英语命题组从前面一两年的英语国家的核心期刊中选取话题合适的文章,进行20%左右的改写,按照特定的命题要求进行命制的。2009年考研英语试卷的一个小插曲也佐证了这一点。2009年英语试卷阅读的第三篇试题是一篇关于经济发展和教育之间关系的文章。从各个角度来说,这个题目没有任何问题,除了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2008年11月的《经济学家》杂志。按照往年的惯例,这个时间考研试卷早已经命制完毕,开始交付一些性质特殊的印厂进行印制,以便2009年1月10号使用。而2009年的试题却有一篇是在这个时间命制的,这个插曲进一步证明题库问题只是道听途说。
以上是考研阅读的选材问题,另外还有一点需要各位同学了解,那就是这些文章的体裁问题。阅读题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议论文或说明文。这一点很好理解,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场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选拔各个高校院所需要的研究型人才,这场考试的胜出者将来要用他们所掌握的英语阅读各自专业的期刊论文。所以,这场考试的性质和目的就决定了选拔过程。毫无疑问,这两种文体在考试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议论文至少占大约85%左右的比重。
议论文这种文体是最常考查的,一提到议论文经常就要说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那怎么样来区分论点和论据呢?大部分考生最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结构。单词不认识,句子读不懂是阅读理解里面的一个难点,如何在有一些单词不认识,句子读不懂的情况下,把这道题给做出来呢?这就用到了宏观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可以分成两大类,一大类叫做微观的方法,就是怎么样猜词,怎么样去看其指代的内容,怎么样去分析句子等。还有一大类叫做宏观的阅读方法,包括如何确定文章中心线,如何借助文章整体性的东西去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内容,最终做对题目。经过我们对十年真题的统计,通过阅读方法把握文章中心线和作者的感情线,做真题阅读题目时准确率可以提高70%以上。
做过真题的同学也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今天我非常有信心地拿过文章来开始读,然后非常有信心地开始做后面的题目,我觉得我已经读懂了,看完四个选项之后,我认为正确答案就是A,但是对着答案一看竟然选的是B,一股郁闷之情腾地一下涌了上来。我觉得我选的是对的啊,为什么非要选你设置的那个选项呢?其实我们准备任何一种考试的过程,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说白了,其实都是把每个人自己的思路往出题者思路上去不断靠近的一个过程。你只有一个选择,必须要同意这个观点,千万不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小的牢笼,在自己的牢笼中不肯走出去。确实,看到一篇文章进行推断,是大脑非常主观的一种思维活动,我们每个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知识背景、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不同的人面对一篇文章的时候读出来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出题者却用了一种极度客观的方式来考查我们的阅读能力,他只设计了一个正确答案,让全国考生只有选到了他规定的正确答案才可能给你2分。因此,我们别无他法,只有从自己那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当中跳出来,看一看他是怎么来设置正确答案的,设置正确答案的思路是什么,而设置这个正确答案的同时为什么又设置了对我来说那么具有迷惑性的选项,这个选项的迷惑度对我来说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这样,才能够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找到合适的答案。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