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
22、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
(1)法的起源是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先自发产生了氏族习惯,后来发展为国家自觉认可或制定的法律规范;先出现对特定人、特定事的调整,然后才发展为对一般人、一般事的调整。
(2)法的起源是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法的形态总是先表现为不成文形式,即习惯和习惯法,然后才发展为成文(制定)形式。
(3)法的起源是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
法在氏族习惯的母体中孕育生长,而氏族习惯融原始的道德、宗教等多种社会规范于一体,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法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法日益脱离宗教、道德规范而成为独立的专门的社会规范的过程。
23、法律平等价值的确认和保障
法律一般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活动来确认和保障平等实现。其基本方式有:
(1)法律把平等宣布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平等贯穿于一个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
(2)法律确认和保障主体法律地位的平等。主体地位平等是法律形式平等的最重要的体现,也是实质平等的前提。
(3)法律确认和保障社会财富、资源、机会与社会负担的平等分配。法律将前述内容转化为相应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其实现。
(4)法律公平地分配法律责任。责任自负、责任相称、过错责任为主而无过错责任为辅等,都是责任公平原则的体现。
24、法律规则的分类
(1)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2)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3)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4)按照法律规则功能的不同,将法律规则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25、我国采取"统一又多层次"的立法体制的原因
(1)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不是联邦制。这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集中于中央。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集中于国家权力机关。
(3)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民族多,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不能全部集中在中央,必须给民族自治地方一定的立法权,在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适应各地的不同情况。
(4)我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法律尚不完备。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不能完全集中在国家权力机关的手中,必须给行政机关以一定的立法权,以适应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际需要。
26、我国立法解释的主要任务
(1)阐明法律实施中产生的疑义。对法律规定本身不十分清楚、明确的条文进行说明,或者规定本身虽然清楚、明确,但实施法律的人不了解立法者的立法精神,因此需要立法解释的。
(2)适应社会发展,赋予法律规定以新含义。在没有对原法律进行修改、补充、废止之前,通过赋予法律规定新含义的方法补充法律。
(3)解决法条冲突以及司法解释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当出现法条冲突,而不能用法条竞合的一般规则来解释时,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立法解释;另一方面,如果最高检和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的,应当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27、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4)依法治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5)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28、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是指依法赋予、运行和制约国家权力、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来维护法律权威并实现人民权利的国家存在形式。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首先是依法治理的国家。
(1)法律之治是法治国家的第一要件。在所有规范形式和调整方式中,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权力制约。依法制约公共权力。国家权力不是无限的,更不可主观任性地运行。相反,应当是有限的、分立的、受法律监督制约的。
(3)注重程序。无论是司法过程、执法行为,还是政治决策与民主政治活动,都应该有一整套程序规范引导,并固化为法律程序,获得全体组织和所有人的一体遵循。程序是法治国家不同于人治国家的重要分水岭。
(4)法律权威。法律与人尤其是领导者个人的权威比较是否具有至上性是人治与法治的最根本区别。
(5)人权保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是法治国家的生命力之所在。
(6)良法善治。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抛弃恶法、弘扬良法,用文明进步的良善
价值来主导和统帅法律规范;不仅要依法治理,更要构建法治先行、透明公开、公平正义、以人为本、高效理性、权责统一的现代治理体系。
29、法与科技的相关问题
(1)科技对法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影响法的内容,成为法律规定的重要依据。科学技术进步所形成的新的科学知识,不断被运用到法律领域,成为法律规定的重要的科学依据。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展了法律调整的领域。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发明和推广应用的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大量新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规范的调整。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有关的传统法律概念和原则的变化。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善了法律调整机制,为立法和执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对法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大影响。
(2)法对科技的作用
①法保证科学技术的顺利发展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法为组织科学技术活动提供必要的准则。法确认和保证科学技术发展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优先地位,确定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确立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运行机制。
③法是鼓励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手段。法通过规定对公民的创造性劳动的保护和鼓励措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