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咋一看该句似乎很长,但是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该句结构却十分清晰。在进行这种长句翻译时,我们首先要拆分句子,找出句子的主干结构和各个分句,然后根据各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通过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翻译。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该句可以切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 2014年7月2日,平安银行广州分行与东兴公司签订2014年度《综合授信额度合同》和《最高额抵押担保合同》;
2. 约定平安银行广州分行授予东兴公司2.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
3. 授信期限为2014年7月2日至2015年7月1日;
4. 东兴公司提供其所有价值为 1.143 亿元的现有及将存放在东兴公司自有仓库的燃料油、柴油等大宗油品;
5. 为综合授信额度合同项下本金 8000 万元及相 应利息等债权进行浮动抵押担保;
6. 双方还约定了其他事宜。
其中,第1、2、4句为句子的主干结构,第2、3、4、5句分别为合同签订的内容,其中,第2句和第4句具有并列的关系,第3句可以看做是对第2句内容的一个限定,而第5句可以看做是第4句内容的目的。此外,由于第6句意思与前面5句含义脱离,不存在任何明显关系,只是该句话结尾时的一个补充说明,故而可以看做是与主句并列的一个小分句。结合此处的分析,最终确定了上面的译文。其中,第2句和第4句将其处理为并列的定语从句结构“which stipulated that ... and that...”,而第3句则将其处理为“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前面的先行词(即整个第 2 句),由于第5句可以表示第4句的目的,在此,笔者使用了表示目的的连接词“so as to”以将第4、5两句整合连接,并将第6句处理为一个由“and”连接的小的并列分句。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的每一个小分句之间都必须具有明确的连接词将两个分句进行连接,或并列,或从属,关系十分明确,结构可谓 “巧夺天工”,严密有序,一环紧套一环,体现了英语的“形合”特征。而汉语各个分句之间则几乎看不到任何连接分句的连接词,但是读者却能依靠语义分析清楚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正是汉语“意合”的境界所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